close

【住展房屋網/台北報導】本週中國大陸中央在公布Q3報告時,點出地方債與房價漲不停的問題,同時暗示打房與地方債之間關係錯綜複雜,央行左右為難。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,其實中國央行所說的,與我國狀況相當雷同;我國無論是中央與地方政府,現今財政困難,歷來都朝向土地開發獲取財源。如果打壓不動產,等於蓋住自己的財源,兩者之間實在為難。

土地開發一直是國庫與地方政府重要的財源,在中央與地方政府債台高築之際,土地開發收入更形重要。近年以來,土地開發出現一些變化,首先是名稱上的改變。由於賣掉公有土地,常被民代批評為「賣祖產」,所以現在美其名為「活化土地」,其實只是換湯不換藥。

其次,因大面積國有土地禁止出售,於是現在國有土地開發轉變為標售地上權,但地方政府土地仍多採取賣斷方式,以地上權招商開發案例並不多。再來就是國營事業也加入活化土地行列,土地開發收益多數則上繳國庫,充盈國家財務。

當我國政府舉債上限已飆到GDP的38.6%,而財政部長張盛和近日又表態,指僅剩的2%舉債上限要作為「儲糧」,以備不時之需,所以未來財政將更加緊迫。在此情況之下,土地開發既可快速且獲得鉅額收益,對於紓解政府財政窘迫有如旱時甘露,重要性不言可宣。

土地開發利益又幾乎與房地產景氣呈正比,若要獲得更大的利益,必須在房市榮景不墜、房價持續上漲的情況下才能辦到。然而,如果房市多頭持續橫走,高房價民怨也勢必隨之高漲,輿論要求打房的聲浪必將不會散去,於是中央在打房與籌措財源之間就將陷入兩難。

中央對於房市的看法,一言以蔽之就是「放怕飛、掐怕死」;若不出手干預,則放任房市泡沬脹大、民怨排山倒海而來;若干預太重,又怕房市垮掉,重傷經濟也重傷財政。最理想的方式,就是適度壓抑房市,但又不致於讓房市由榮轉枯,所以才會只推出奢侈稅而不進行房地產稅制全盤改革。這種左手鬆、右手緊的政策,對國庫來說是好事,但對想買房的受薪階級而言是好是壞,恐怕就見仁見智了。

arrow
arrow

    專營廠房工業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